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  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罗兹·墨菲《东亚史》

材料三  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

(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1)史实: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列国陆续出现了新的地方行政区划;秦统一六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内涵: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体系化。 (2)经济:“市”的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社会:市民阶层发展。 科技: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运用于航海;火药在军事上运用。 (3)特点:向西方学习;中西文化的融合;以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或答以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为武器亦可给分)。 贡献:促进了思想解放,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力图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培养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任答三点给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 (1)第一问,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问题。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一共有四个,一是宗周时代的分封制、郡县制、汉初的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有关趋势问题,即郡县制由原来的个别诸侯国推行到秦统一后的全国实行,即是由局部到全国性的发展。 (2)第二问,本题考查宋代经济发展状况。解决本题首先需要正确的理解题干中的“现代”的含义,即是经济上的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的变化,并且要结合科技发展来分析回答。在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所以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社会的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与现代相近的现象出现。 (3)戊戌变法的特点可结合材料内容与教材内容来回答。材料中的“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表明了戊戌变法的学习西方的特点。有关戊戌变法的贡献可依据教材的内容来回答,也可依据材料中戊戌变法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来分析它的历史作用。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郡县制;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商业发展·宋代商业经济;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新思想萌发·维新变法;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同学在研究近代中西经济交流时找到了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敞,经济萧条的状况。

材料二 

年份

原料

半成品

制成品

农产品

矿产品

机器开采

手工

机制

手工

机制

1873

2.6

不到0.5

37.4

 

58.3

1.7

1893

15.5

28.4

0.1

53.4

2.5

1903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

1910

39.1

0.2

0.5

13.1

11.9

28.3

6.8

1920

36.4

0.9

2.8

8.2

12.3

31.2

8.3

1930

45.1

1.2

3.4

3.5

12.2

27.1

7.4

1936

44.1

2.6

1.6

6.7

5.6

32.4

7.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不同时期中国与欧洲在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出口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

清代学者赵翼认为,“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允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回召对承旨遵办,为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由材料可见

A.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中国早期议会的基本特征

B.雍正皇帝因为在东北用兵设立了军机处

C.议政王大臣会议在清朝前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D.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实现了皇权高度集中

 

查看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

A. 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C. 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

 

查看答案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日商贾,阜通货贿。”材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B.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

C.提倡 “工商皆本”                        D.强调耕战以加强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思想状况

A.得益于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围

B.反映了观念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C.体现了国人自卑的病态文化心理

D.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