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众所周知,中国未能自主现代化,是被人轰出中世纪的。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众所周知,中国未能自主现代化,是被人轰出中世纪的。依据目前史学界多数人的说法,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再失去历史机遇,多次与幸运之神交臂而过。第一次是明中后期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还曾感叹明朝(永乐皇帝)于1421年由南京迁都北京,认为这实际上是“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不无遗憾地说:“不论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者无意……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当他说到郑和下西洋时,“我们不妨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帆船当时向好望角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南大门埃吉海角继续前进,那又会造成什么结果?”第二次是“洋务运动”。一系列外战的屈辱,终于使一些当权者意识到需要“自救”。满族旧贵不行,起用汉族士大夫,曾左李张算是遭逢时运崛起,平“洪杨”,兴“洋务”,史称“中兴名臣”。众所周知,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曾、李等人创办的“洋务工业”站在同一时间起跑线上。日本也是被西洋的炮舰“轰”着离别中世纪的,可它成功地走出来了。中国却步履艰难,一唱而三叹。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结合相关史实,评述材料中“历史机遇延误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观点一: “历史机遇延误说”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我同意这一观点。 论证:明朝中后期,中国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城镇化程度高;市民文化兴盛;出现一些带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家;中西同期文明有很多相似的现象;但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这一趋势。 19世纪中期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变革振兴的气象,但腐朽的制度最终阻碍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机会。 升华: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历史机遇延误的主因(或者从上层殪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谈也可以)。 观点二: “历史机遇延误说”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我不同意这一观点。 论证:从明代政治经济文化诸层面展开论述,(如迁都与面向海洋并无关系;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决定了其影响等)说明明代中国并无走向现代的可能,并不存在历史机遇; 洋务运动的失败并不仅仅是因为制度原因,从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领导集体、指导思想等层面论证洋务运动不可能成功。 升华:从偶然性与必然性角度展开;或从历史全局性综合分析的角度展开也可。 (本题老师在阅卷中根据学生作答情况酌情处理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相关史实,评述材料中“历史机遇延误论”。据材料提到,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再失去历史机遇,多次与幸运之神交臂而过。第一次是明中后期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第二次是“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评述材料中“历史机遇延误论”,这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例如,“历史机遇延误说”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我同意这一观点。明朝中后期,中国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城镇化程度高;市民文化兴盛;出现一些带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家;中西同期文明有很多相似的现象;但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这一趋势。19世纪中期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变革振兴的气象,但腐朽的制度最终阻碍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机会。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 【名师点睛】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现代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认识到西方技术的先进性,因此提出了“自强”、“求富”、“明智”的洋务思想,这些思想有其进步性,也由于时代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末,蒙古人建立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欧亚大贸易圈”。蒙古帝国的中央财政并不依赖从农业生产中得到的税收,其岁入的八成到九成都是由专卖和通商产生的商业利益所构成的。由于商税的缴纳通过白银或是与白银相联动的纸币来进行,由此建立了以白银为媒介的经济运作模式。由于蒙古大汗拥有履行职务的绝对权力,他们说的话会当作圣旨以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中央行政部门因此成为一个庞大的文件库。但是由于大汗是由皇室成员推选而决定的,这就造成事实上大汗可以发挥的私人权力极少。而且这种权力只局限于这一任大汗身上,一旦其他大汗继任,那么以中央政府为首的一切机构都会进行人员调整,前任大汗的法令就会失效。

一一摘编自(日)彬山正明《蒙古帝国的兴亡》

材料二  经过激烈的争吵,制宪会议终于通过了这部《联邦宪法》。宪法规定行政权归美国总统、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最高法院。总统由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总统权力很大,有权任命官员,有权缔结条约,同时还是武装部队总司令等。这样一个类似英国国王的角色不能不引起与会代表的警惕,所以为了避免行政权过大,宪法加强了国会和法院对总统权力的制约,如国会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甚至有权弹劾总统,而最高法院也可以宣布总统的法案违宪。又经过两年的时间,在得到多数州的批准之后,根据宪法举行了选举,华盛顿成为第一任美国总统。

一一摘编自(美)美尔奇斯和尼尔森《美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1776-2007)》

(1)据材料一归纳13世纪蒙古帝国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美国总统与蒙古大汗的类似之处,分析美国总统之所以具有这些类似之处的原因。

 

查看答案

布热津斯基说:“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也当不成全球银行家,甚至连全球道德家也做不成。因为第一类需要名正言顺的合法性;第二类的根基是拥有偿债能力;而第三类则需自身清白。”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美国失去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B.美国霸权行径被世界人民所唾弃

C.是对美国霸权政策的理性反思

D.美国没有经济实力做全球银行家

 

查看答案

下表所呈现的变化是因为(  )

A.俄罗斯教育与科技基础雄厚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叶利钦的自救措施                 D.普京的务实政策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

②联邦剥夺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

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有序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

有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91年。据此判断,其历史分期的依据是(  )

A.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D.技术革命的影响程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