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有何影响?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

(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4)据材料四,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1)影响: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措施:政治上重用儒生;教育上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思想上重视。 (2)核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3)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倡“工商皆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质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析】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影响”可从促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等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措施”可从政治上重用儒生、教育上设置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思想上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等角度思考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核心”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存天理,灭人欲”即可得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结论;第二小问“认识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格物致知”即可得出“格物致知”的结论。 (3)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即可得出“反对君主专制”的结论;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工商......皆本也”即可得出“倡导‘工商皆本’”的结论。 (4)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学风”由材料四中的信息“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即可得出“经世致用”的结论;第二小问“时代责任感”由材料四中的信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即可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结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判断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承传和发展的符号,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字字体演变的脉络是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查看答案

判断

民主和自由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查看答案

判断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查看答案

判断

智者学派强调“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

 

查看答案

判断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孔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