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各国的农业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主们土...

各国的农业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二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材料三  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见下图)。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相互影响。

(2)概括指出材料三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1)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 工业革命: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4分,任意两要点即可) (2)历史信息: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阐释: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 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 【解析】 试题分析: (1) 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从材料一中“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促进乡村银行的发展,为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原料、资本、市场以及劳动力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工业革命对圈地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二中“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大农场,农业机械日益增多”等信息从生产关系变革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等角度概括答案。 (2) “历史信息”可从“1980年”和换牌图片得出政治体制改革在悄然进行,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从“墨汁都还没干就匆匆挂上去了”“换牌半年多的时间里,我连陌生人都不敢见呢”“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等信息中可分析得出改革尝试中改革理念与“左”倾思想的冲突。“阐释”可联系时代背景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与改革的必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与思想解放等方面回答。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个时代占主流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该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合乎自然的自由的制度就会树立起来。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总之,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

政府基本上只具有三个功能:

(1)保护社会免遭其它独立的社会之暴力和入侵的职能;

(2)尽可能地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社会成员之不正义和压迫的职能;

(3)建立和维护特定的公共工程和特定的公共制度的职能。

——根据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整理

(1)指出材料一中汉武帝采取措施的主要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要思想,并结合必修一、二的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思想产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一位美国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

 

查看答案

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的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项措施

A.减少指令性计划,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B.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增加农民收入

C.坚持计划管理前提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查看答案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化趋势的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