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材料三 (康)有为以好博好异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所短也。……有为之为人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观的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
请回答:
(1)指出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认识的异同
(2)指出材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史实依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妥协常当作贬义词,常与“懦弱”、“屈服”甚至与“背叛”、“投降”等联系在一起,在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为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然而在政治生活中,妥协并非是或者并非只是消极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妥协”解释为:用让步的方式避免冲突或争执。
以近代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民主政治实践为例,谈谈你对政治妥协的认识。(要求:以中国和一个欧美国家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在中国近代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充满了对独立、富强和民主的热血追求,付出了一代又一代牺牲的巨大代价,终于换来了当代的民主、富强、文明的新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大。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的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之中,朦朦胧胧的。到近五十年——实则是三十年——却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外族统治的政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的努力,方才做成。就这一点看来,真配得上进化这两个字了。
——梁启超于1922年为《申报》五十周年报庆而撰写
材料二 京津冀一体化大事年表
时间 | 历史资料 |
1876年 | 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煤矿 |
1878年 | 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
1895年 | 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 |
1895年 |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
1897年 | 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
1912年 | 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
1917年 | 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
1917年 | 《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
1919年[来源 |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
1924年 | 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
1949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
(1)梁启超对资料所指期间中国的政治发展持什么观点?结合“近三十年”的具体史实,说明“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B.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C.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
D.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
列宁称马克思和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同家中重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英.法.美 B.英.法.德
C.法.美.德 D.英.美.德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