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
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资料记载:“在治安战期间的某战场。敌我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变化无常。有关敌人准确位置的情报很不可靠,甚至在我方势力范围内部深处经常潜藏有敌人的军事力量”。下列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材料真实地反映了武汉会战后的战争特征
B.材料中的“某战场”是指中国的正面战场
C.“犬牙交错”是因为全民族抗战尚未形成
D.材料反映的相关情况主要出现在抗战初期
下面是黄安地区民谣《青年当红军》的歌词对白。
父亲:“要跟着共产党拥护苏联,打破那旧世界革命实现,建立了苏维埃人人平权。”
儿子:“我今日去参军开上前线,替工农争自由夺取政权,消灭了反动派实现共产,全中国受苦人齐把身翻。”该民谣的流传反映出( )
A.红军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发动民众
B.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与拥护
C.长征成为播撒革命火种的播种机
D.共御外辱是全体国人的共同心声
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
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20世纪末,有学者在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时,认为那时候的中国如果不经革命的剧变,却经由立宪运动逐步演化为宪政体制,即使有一虚君也胜于经历多少年的反复暴力革命。该学者( )
A.正确认识到了辛亥革命的不足
B.认为改良道路是近代中国的最佳选择
C.主张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D.忽略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料反映了( )
A.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
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