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鸦片战争前夕国内主要商品流通量统计表 商品...

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鸦片战争前夕国内主要商品流通量统计表

 

商品量

商品值

商品量占产量(%)

银(万两)

比重(%)

粮食

245.0亿斤

16 333.3

42.14

10.5

棉花

255.5万担

1 277.5

3.3

26.3

棉布

31517.7万匹

9 455.3

24.39

52.8

7.1万担

1 202.3

3.10

92.2

A.商品经济取得全面发展      B.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政府改变重农仰商政策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中表格显示鸦片战争之前“可粮食、棉花、棉布一直占据主导”说明该时期中国的自然经济在一直占据主导,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中国农业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这说明此时中国(    

A.经济增长以传统的方式来实现  B.经济总量在世界处于落后地位

C.经济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在增长  D.经济类型和总量实现新的突破

 

查看答案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不虚传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这场“商业革命”最本质的现象是(    

A.出现了工商业市镇                      B.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

C.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D.海外贸易空前发达

 

查看答案

范仲淹《四民诗》说:“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宋人《富国策》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这说明

A.宋朝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C.传统的商业观念发生变化      D.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思想出现

 

查看答案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查看答案

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