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美国必须在政治舞台上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苏联“对理智的逻辑性无动于衷,但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因此,美国若拥有足够的实力,并表明准备使用实力时,几乎用不着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这一文件

A.使美苏关系由战时盟友转为对手

B.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政治格局

C.主张美国苏联全面对抗

D.预示着美苏冷战的即将到来

 

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冷战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只是美国外交官的建议,没有上升到国家关系,排除A;美苏对峙的两极政治格局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成立,排除B;材料只是主张“美国必须在政治舞台上把苏联当作对手”,所以说全面对抗是不当的,排除C;材料“美国若拥有足够的实力,并表明准备使用实力时,几乎用不着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 实际是鼓吹美国要遏制苏联,故选D; 考点:当代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美苏交锋﹒冷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对经济体制进行局部调整

C.利用市场来调节国民经济

D.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企业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1929~1937年美国失业工人人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个时期失业人数逐步回落的直接有效措施是

A. 推行“以工代赈”                        B. 公布《存款保险法》

C.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D. 实施《全国劳工关系法》

 

查看答案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其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D.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查看答案

有历史学家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议会内阁制,以及由两个政党竞争执政的两党制,成为以后出现的民主国家普遍效法的基本政治制度。可是从真正的民主意义来考察,当时的英国还不能称为民主国家。”这么说的依据是当时英国

A. 人民的选举权受到严格限制

B. 国王依然有强大的政治权力

C. 内阁向议会负责,缺乏实权

D. 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查看答案

1991年3月2日,《解放日报》头版刊发评论《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文章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指出:有些同志总是习惯于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认为在市场调节背后必然隐藏着资本主义的幽灵。这一评论发表的背景是

A. 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B. 受苏东剧变影响国内改革停滞不前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