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7年,有人告发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690年一705年在位)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审查此事。“本立宣敕(皇帝的诏令)示祎之”。祎之辩驳道:“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王本立回报武则天,刘祎之即被赐死于家。据此推断( )
A.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位高权重B.敕书出台有悖于规制
C.唐代建立一套独特的法律体系D.女皇武则天独断专行
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
A.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B.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C.理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儒学思想内部危机重重
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口口口口。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但这一切都未能在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文中空缺文字应为( )
A.自然哲学B.书写技术
C.道德理论D.实验工作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当时的谚语说:“百里不贩樵(柴火),千里不贩籴(买入粮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B.百姓普遍视商为末
C.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D.司马迁瞧不起商贩
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加上一个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该观点强调小农经济( )
A.具有落后性B.具有再生性
C.具有脆弱性D.具有分散性
据《左传》,记载,公元538年“郑子产作丘赋”。对此,现代代学者解释说:“丘赋是领主按丘征发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据此分析,子产推行军赋改革的进步性在于( )
A.开创赋役制度改革之先例B.为争霸战争准备了条件
C.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