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确认妇女与男...

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确认妇女与男子地位之平等”、“徐谋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这些政策(   )

A.宣传了推翻帝制的民主思想B.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C.顺应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热情D.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提及的政策“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确认妇女与男子地位之平等”、“徐谋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可见其政策有助于国共合作,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与民族工业发展无关,排除。全面抗战路线指联合一切力量来抗日,这是共产党的抗战路线,与国民党无关,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摘自吴至信的《最近十六年之北平离婚案》。材料反映实质问题是(  

A.民国时期家庭观念逐渐淡薄B.公民的法制观念显著提高

C.男女平等平权意识逐渐增强D.妇女受虐待现象有所增加

 

查看答案

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彼奴隶者苟抗颜而干预主人之家事,主人必艴然【艴(fu)然:生气的样子】而怒,非摈斥则谴责耳。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   )

A.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

B.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

C.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

D.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

 

查看答案

《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   )

A.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B.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

C.社会进步弱化宗法观念D.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

 

查看答案

明朝始设巡抚,“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晌”,后来绝大多数巡抚都带有兵部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明朝设立巡抚的主要目的是(   )

A.取代地方的军政长官B.解决军粮供应问题

C.发挥地方上的自主性D.加强对“三司”的管理

 

查看答案

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据此可知清初(   )

A.己形成统一国内市场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D.苏州是全国经济中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