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

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出(   )

A.韩非子人性好利的思想主张

B.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

C.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

D.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

 

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君臣非父子关系,但臣为君出力源于君对臣的爵禄,可见其主张反映出人性好利的思想,A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是韩非子的言论,属于法家思想,无涉及其他学派思想,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军功授爵制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做法,不能反映全部的诸侯国都采用此法,C项排除。材料未体现专制集权思想,D项排除。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   )

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

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

 

查看答案

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候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其主要目的是(   )

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

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

 

查看答案

《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古时婚姻(   )

A.强调夫妻同心的物质追求B.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D.明确男女的家庭分工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即郡县制、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展开。由四大基本制度共同支撑的大厦是(  )

A. 儒学独尊    B. 国家财政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所信奉的一些神秘数字,在班固的《白虎通》里均能找到宇宙依据,如“三纲法天地人”,“五常法五行”“六纪法六合”。汉代思想家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B.强化君权神授的思想

C.制造人为的迷信思想D.强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