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A.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教育的核心    D. 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共和国下人人平等,连总统也得遵守法律,可见其目的是培养公民意识,C项正确。A项不能体现,排除。材料未体现共和理念,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教育的核心,不是政治斗争的核心,D项排除。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06年,清政府成立税务处,计划并人度支部(即原来的户部);并将原隶属于外务部的海关总税务司移交税务处管辖。清政府还声明不会改变海关内部制度。此举反映出清政府试图(   )

A.从列强手中收回海关管理权

B.排除总税务司干预外交事务

C.摆脱列强对财政命脉的操控

D.改变屈辱的半殖民地的境遇

 

查看答案

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辱之道。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有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查看答案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

A.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B.西学涌人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

C.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

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查看答案

观察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这一现象造成(   )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查看答案

《(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   )

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

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