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表 关于90年代以来立法特点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①拨乱反正,平反冤假...

阅读下表

关于90年代以来立法特点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①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需求

②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④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立法的特点是“以调整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为主的法律法规”,可见其法律主要调整经济领域,其体现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有关,同时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B项正确。拨乱反正,平反冤家错案是1978年后中国的立法调整,主要是80年代的立法特点,与90年代的立法无关,①表述有误,ACD三项都含有①,均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务员要持宪法宣誓就职,这是中国法治建设历程中的又一举措。下列关于中国法治建设历程叙述错误的是(   )

A.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B.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1995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D.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查看答案

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

A.中共“一大”纲领B.中共八大决议

C.《共同纲领》   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查看答案

毛泽东说:“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毛泽东这一论述的背景是(   )

A.解放后共同筹建新中国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D.文化大革命中制度破坏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竞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材料说明了(   )

A.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中美两国的需要

B.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是应对苏联的威胁

D.中美关系改善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查看答案

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农业合作化必须依靠党员团员和贫农下中农》的重要文件,此后“贫下中农”一词在各新闻媒体频繁出现。该词在中国大地上使用达到顶峰应是在(   )

A.1955-1957年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D.1976-1978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