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

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材料二 福州船政学堂的主要课程为算数、几何、代数、直线与球面三角、天文气象学、航海测算、地理、蒸汽机结构原理、仪表使用和英语。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和留学生在各地也普遍受到欢迎。……(魏翰)长期充任福州船政局总工程师,后来又担任广九铁路总理。留学生李荣芳、郑成分别在驻法、驻美使馆担任翻译。……仅北洋海军参加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12艘战舰中,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就占有10舰管带之职……

——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材料三 蔡元培曾说: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

1912年,蔡元培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 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l)根据材料一,概括封建统治者的人才价值取向,并简要分析其思想文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的教育理念的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四中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的启示。

 

(1)价值取向:以德为先,重道德、崇操守;重视人文型人才,轻视经济和科技类人才;具有官本位价值取向。 原因:儒学长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主流思想,宋明理学宣扬三纲五常;科举制的推行,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社会风气;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轻商贱商思想根深蒂固。 (2)理念:前者,“中体西用”;后者:全面发展,民主自由,教育救国。 影响:前者,有利于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人才,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后者,继续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促进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产生发展,有利于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背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 启示: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把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教育管理要体现民主自由的思想。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识历史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的关键信息,古时的人才价值取向是“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居多,“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还有部分科学家入传是“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从中可以看出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德为先,重道德、崇操守;重视人文型人才,轻视经济和科技类人才;具有官本位价值取向。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古代的思想、考试制度、理念等角度分析原因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的关键信息,“仅北洋海军参加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12艘战舰中,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就占有10舰管带之职”,可见其教育理念为“中体西用”;材料三的关键信息,“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可见其理念为“全面发展,民主自由,教育救国”。第二小问,前者“影响”的分析从中国近代化和西方思想的传播角度分析即可;后者“影响”的分析从教育近代化和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角度分析即可。 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四的关键信息,抓住时间,“1957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院系调整的背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第二小问,从材料二和三可以看出: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材料四的信息可以看出: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把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材料三的信息可以看出:教育管理要体现民主自由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

关于90年代以来立法特点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①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需求

②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④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务员要持宪法宣誓就职,这是中国法治建设历程中的又一举措。下列关于中国法治建设历程叙述错误的是(   )

A.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B.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1995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D.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查看答案

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

A.中共“一大”纲领B.中共八大决议

C.《共同纲领》   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查看答案

毛泽东说:“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毛泽东这一论述的背景是(   )

A.解放后共同筹建新中国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D.文化大革命中制度破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