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指出官员的选拔和官员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而隋唐时期制衡官员权力所采取的是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官员的权力分割,达到弱化其权力加强皇权的目的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BC说的是科举制,科举制不是唐朝的独创;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排除D。故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名师点睛】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职能相互分工和制衡,分工明确,效率高,确保了皇权的独尊。这一制度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是皇权加强有效分割相权的中央制度,也是古代中国的制度值得今天我们借鉴或思考的措施之一,使得中央机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所以考生要多关注这一知识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 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A. 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B. 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 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 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展现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着一方面去找,而不能想帝国主义占线一方面去找。”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二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的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请选择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材料二 福州船政学堂的主要课程为算数、几何、代数、直线与球面三角、天文气象学、航海测算、地理、蒸汽机结构原理、仪表使用和英语。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和留学生在各地也普遍受到欢迎。……(魏翰)长期充任福州船政局总工程师,后来又担任广九铁路总理。留学生李荣芳、郑成分别在驻法、驻美使馆担任翻译。……仅北洋海军参加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12艘战舰中,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就占有10舰管带之职……

——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材料三 蔡元培曾说: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

1912年,蔡元培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 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l)根据材料一,概括封建统治者的人才价值取向,并简要分析其思想文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的教育理念的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四中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的启示。

 

查看答案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

关于90年代以来立法特点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①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需求

②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④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