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知识答问题:

料一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电影<清宫秘史>》

材料二  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

——袁伟时:《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

材料三  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对义和团的评价有何不同?运用新史观指出产生这种不同评价的主要原因什么?

(2)你如何理解陈旭麓的观点?

 

(1)材料一高度赞扬了义和团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材料二对义和团运动予以全盘否定的态度。不同的原因:材料一从革命史观角度出发,反映了当时中国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一事实;材料二着眼与近现代史观,与世界和历史发展潮流背道而驰。(6分) (2)如何理解陈旭麓的观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剧,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之举;但是义和团盲目排外,仇视一切西洋事物,与近代文明背道而驰,阻碍了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半封建时代的中国,只有努力地学习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实现现代化,才能实现民族振兴。(10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的“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足以证明材料一对义和团的评价是正面的,是积极的,特别是是高度赞扬了义和团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而材料二中的“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足以证明材料二对义和团的评价是负面的,是消极极的,特别是对义和团运动予以全盘否定的态度。 (2)材料三中的“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足以证明陈旭麓的观点是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义和团运动。一方面要看到义和团运动是因为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剧,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之举。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义和团毕竟是盲目排外,仇视一切西洋事物,与近代文明背道而驰,义和团毕竟是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义和团的评价 【名师点睛】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了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政治方面,攫取大量特权,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列强还干涉中国革命,阻挠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经济方面,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造成了近代中国长期贫穷和落后。另一方面,列强对华的政治经济侵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给中国传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这就是马克思的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理论。破坏性使命和建设性使命是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互动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国家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最终是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的。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                        B. 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

C. 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作者在这里说明的是(   )

A.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B . 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查看答案

某同学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准备了以下材料。其研究视角是(   )

A. 生态史观        B. 整体史观            C. 现代化史观          D. 社会史观

 

查看答案

李约瑟在《中科学技术史》中,列举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中国的技术发明,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以上现象说明(   )

A. 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                           B. 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

C. 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                          D. 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

 

查看答案

·赖特说:佛教传人中国后,佛译文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 传统文化遭遇冲击    B.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 外来文明汉化明显    D. 西学东渐进程加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