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

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说明

A.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

C.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               D.秦汉官僚的等级性变强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说明与西周相比,秦汉时期的爵号向平民开放,故选A。B说法错误,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是变强而非变弱。C错在“走向终结”,如王位世袭制仍然继承下来。D说法错误,题干无从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汉时期军功爵制。 【名师点睛】由于军功爵在原则上排斥血缘宗法关系,所以赏赐的范围远较以前扩大了,不再局限于少数奴隶主贵族,所有参战的将吏、士卒,只要立有军功,都在赏功酬劳之列。军功爵制的爵秩也由原来的"卿、大夫、士"等少数级制扩大到自"公士、上造"直到"关内侯"、"彻侯"等二十余级。如果说春秋以前的爵禄制度是一种贵族制度,那么战国时的军功爵制则为庶民入仕提供了方便条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不同时期的历史教育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历史观念。阅读下表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以来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材料序号

名称

颁行时间

基本内容(摘要整理)

材料一

《奏定中学堂章程》

1903年

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外国史当“示以今日西方东侵危局”“注意发明实事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

材料二

《中学校课程标准》

1913年

侧重“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本国历史授以历代政治文化递演之现象与重要事迹”。

材料三

《高级中学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大纲(草案)》

1956年

“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必然死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苏联是人类解放道路上的灯塔”“美国是战后世界上新的反动的侵略的中心”。

材料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2003年

“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国史教学的核心宗旨。归纳当时外国史教学中注重培养什么意识?结合背景说明当时强调培养这种意识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特别注重对“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的学习,其教育意义何在?结合民国初年史实对哪些思想政治运动产生了影响。

(3)材料三与材料四在世界史教学的标上有何差异?结合中国当时的外部环境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向西最远从汉代的印度半岛沿海延伸到波斯湾。宋元王朝更加重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出口到西方各国的商品种类增多,尤其是茶叶、瓷器在出口商品中跃居到第一、第二位。但是17世纪中期以后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呈现萎缩势,丝绸之路航路上中国商船的踪影日渐稀少,欧洲商船则日渐活跃。                                                             ——摘编自《古代丝绸之路》

材料三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明确提出在中国西部古丝绸之路沿线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国际新丝绸之路经济合作区。有学者指出:习主席提出的发展战略,必将重振古代丝绸之路的巨大影响力,把古丝绸之路促进下的中西文明交流、互动提升到新的历史阶段。

——摘自《现代丝绸之路》

(1)根据图文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述变化的原因。

(2)举例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下中西文明交流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知识答问题:

料一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电影<清宫秘史>》

材料二  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

——袁伟时:《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

材料三  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对义和团的评价有何不同?运用新史观指出产生这种不同评价的主要原因什么?

(2)你如何理解陈旭麓的观点?

 

查看答案

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国家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最终是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的。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                        B. 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

C. 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作者在这里说明的是(   )

A.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B . 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