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而“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以上变化表明
A.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 B.内阁已成为法定中央行政机构
C.内阁取代六部掌管行政 D.内阁拥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削弱六部的权限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明朝出现海瑞扶棺式的冒死硬谏,海瑞谏嘉靖,几近痛骂,嘉靖帝碍于舆论,无可奈何。官僚集团或采取车轮战术,或发动集体抗议,在君主屈尊求情下仍决不让步。这说明明朝
A.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B.士大夫民主意识觉醒
C.天理纲常的礼法加强 D.君主与士人共治天下
嘉庆皇帝曾详细叙述他刚即位时的一种情况:许多人没事就往军机处跑,办公室和走廊里,吵吵嚷嚷,人来人往,大都是外单位的。如果问他来军机处做什么,回答有两种,一是来汇报工作的,二是来找领导签字的。实际上都是来打探消息,甚至做交易的!材料表明
A.军机处的严肃性下降 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C.权利重组引发的动荡 D.朝廷结党营私盛行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C.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史学家邓嗣禹说:“历代名臣贤相,十之八九,盖从此孔(科举)穿过,不能谓末得人才也,然以盖世奇才,有不尽出身科场者。”这说明科举制
A.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B.禁锏了人们的思想
C.难以全面地选拔人才 D.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