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专家和技工的数量超过2万人,其中美国人约翰·考尔德担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总工程师,因贡献突出被授予列宁勋章,甚至还有外籍技术人员还获得了党员称号,这种现象发生在苏俄(联)( )
A.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B.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 D. 二战后经济改革时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会允许外籍工程师在工厂任职,A项错误;斯大林格勒是在1925年命名的,此时期是国民经济恢复结束时期,B项错误;二战后,美苏实行冷战,意识形态浓厚,不会出现西方大量专家在苏联任职并受到奖励的现象,排除D;根据材料信息“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可知是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C。
考点: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概况
【名师点睛】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35年5月6日,罗斯福总统任命霍普金斯为工程振兴局局长,该局从1935——1941年间共耗资113.56亿美元,其中78%用于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罗斯福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提高公共事业水平以缓解社会矛盾
B.拉动国内就业以恢复社会经济
C. 扩大政府支出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
D.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
1930年3月,斯大林批评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于是引发了大规模退社的浪潮。到6月,集体农庄的比例已经由60%降到了23.4%,斯大林不得不再改变态度,再一次掀起了集体化运动的高潮。材料直接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 )
A.是违背农民意愿的强制行为 B.服务于苏联国家工业化进程
C.是超越生产力水平的激进措施 D.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理念不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苏联政府采取行政命令的过火方式,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直接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违背了农民的意愿,A项符合题干要求,正确;B项与题干“直接反映了”要求不符,排除;C项属于误选项,其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直接反映了”要求,排除;D项说法错误,题干所示做法和当时社会主义的经济理念是相符的。故选A。
考点: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概况及认识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西方专家和技工的数量超过2万人,其中美国人约翰·考尔德担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总工程师,因贡献突出被授予列宁勋章,甚至还有外籍技术人员还获得了党员称号,这种现象发生在苏俄(联)( )
A.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B.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 D. 二战后经济改革时期
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中 “明显地改变”的是( )
A.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 B.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C.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 D.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明显不符合斯大林体制的特点,排除;C项“废弃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亦没有提及,排除;D项“取消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亦没有提及,排除;根据材料信息“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结合斯大林体制的主要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可知此政策改变了列宁时期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采取的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B。
考点: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概况及认识
【名师点睛】“斯大林模式”给苏联带来的影响:(1)积极影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斯大林模式”创立是取决于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消极影响:但是这种高度集权的经济模式,通过经济资源的绝对垄断,限制市场因素的发展来巩固自身。“斯大林模式”要求国家对经济运行的绝对控制,也就要求空前的国家专政机关作为后盾。于是必然出现出现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与家长制作风盛行等现象。“斯大林模式”和民主、现代法制是完全不相容的。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30年3月,斯大林批评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于是引发了大规模退社的浪潮。到6月,集体农庄的比例已经由60%降到了23.4%,斯大林不得不再改变态度,再一次掀起了集体化运动的高潮。材料直接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 )
A.是违背农民意愿的强制行为 B.服务于苏联国家工业化进程
C.是超越生产力水平的激进措施 D.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理念不符
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中 “明显地改变”的是( )
A.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 B.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C.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 D.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 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
B. 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 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D. 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鸦片战争后中国丝、茶大量出口 |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B. | 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 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开始起步 |
C. | 1912—1919年新建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 |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
D. | 20世纪30年代初,国产纯碱出口国外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初见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