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营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管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三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年3月15日
(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
【答案】
(1)同: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有使用权、经营权;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异:前者严禁土地转让,后者允许土地流转。(6分)
(2)作用: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进程。(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两种土地政策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归纳、概括,以及比较、分析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问,要注意明确题干“异同”,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异”,紧扣两则材料一信息“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和材料二信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即可得出答案,即前者严禁土地转让,后者允许土地流转。关于“同”,紧扣材料一、二信息,从宏观上把握,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注重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等。
(2)本问考查的是对当今中国土地流转政策作用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紧扣材料二信息“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等,结合所学知识,注意围绕“带来的积极、进步作用”维度展开,可以把握到以下方面: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利于剩余劳动力、有利于促进城市化进程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土地流转政策
【名师点睛】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局限性的认识。无可否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开始实行之初给农村带来了很大的福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显露出了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家庭分散经营,经营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二)农民不能自由处置土地,限制了农民的择业自由;(三)农村基础设施难以建设,农业生产长期高成本;(四)家庭小块田地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五)家庭小块田地分散经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六)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制度缺乏规范化的法律保障,制约了农民通过经营土地提高收入的能力等。
【题型】综合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摘编自蒋蔚《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和提高人民基本生活水平,我国借鉴苏联的模式,创建了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5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职工提供养老、医疗、生育、工伤、遗属等方面的保障,奠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1954年,宪法确立了社会保障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1978年后,社会秩序和经济建设逐步恢复,停滞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重建。1993年后,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从社会救济、养老改革、住房改革,到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改革等多个方面,极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失业、工伤等保障制度政策的完善,扩大了各项保险的覆盖范围。
——摘编自朱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共同特点及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不仅达到了战前的最高点,而且超过了1949年产量的77.5%。……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1956年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虽然增长步伐在1957年慢了下来,但根据“1952年的固定物价”,第一个五年计划仍超额完成了原有目标的17%,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0.3亿千瓦——各项产量均比原有指标增长了25%。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一年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方面,……虽从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但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
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尽于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教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开始实施五年计划的相似历史背景,并指出两国实施计划过程中各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完成“一五”、苏联完成“二五”计划的不同影响。
【答案】
(1)背景:国民经济已经得到一定程度恢复;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都得到巩固;都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可从两国当时的国际环境、物质基础、经济结构、政权性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作答;答出其中2点可给4分)中国特点:生产关系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得到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苏联特点:过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效率低下。(2分)
(2)中国: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分)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答:1937年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也可给分);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新中国“一五”计划与苏联“斯大林模式”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二信息,把握到两国的“相似背景”,比较、分析,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国际环境、物质基础、经济结构、政权性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作,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一、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展开:中国特点:生产关系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得到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特点:过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效率低下等。
(2)本问考查的是中国 “一五”计划与苏联“二五”计划的影响,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结合相关史实,分别展开,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中国: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初步确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探索与实践·“一五”计划;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概况
【题型】综合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营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管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三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年3月15日
(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
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于2010年4月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日,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15.85%。世界银行投票权的变化不能说明( )
A. 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进一步削弱 B.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充满活力
C.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 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渐建立起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日”,即能够体现出B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根据“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15.85%”,即能够体现出B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项符合材料总体主旨,题干现象就是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体现,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仅从材料信息无从得出“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渐建立起来”的结论,排除D。故选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概况及认识
【名师点睛】对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深刻认识:许多经济实力差不多的国家或者国家联盟(诸如欧盟)逐渐崛起,而不像以前西方发达国家遥遥领先。现在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大。加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仍然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依然不公平。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不仅达到了战前的最高点,而且超过了1949年产量的77.5%。……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1956年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虽然增长步伐在1957年慢了下来,但根据“1952年的固定物价”,第一个五年计划仍超额完成了原有目标的17%,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0.3亿千瓦——各项产量均比原有指标增长了25%。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一年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方面,……虽从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但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
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尽于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教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开始实施五年计划的相似历史背景,并指出两国实施计划过程中各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完成“一五”、苏联完成“二五”计划的不同影响。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三大改造知识点,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农业方面采取合作化的道路,从临时的互助组发展到初级社,再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这与材料所述相符,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各地农村大办人民公社,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C项,即1960年冬天开始实施的“八字方针”,其目的是纠正“左”倾错误,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实行包产到户,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故选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探索与实践·三大改造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于2010年4月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日,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15.85%。世界银行投票权的变化不能说明( )
A. 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进一步削弱 B.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充满活力
C.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 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渐建立起来
下表是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国家类型 时间 | 高收入国家 | 中等收入国家 | 中低收入国家 | 低收入国家 |
1980年 | 38% | 43% | 42% | 30% |
1996年 | 40% | 52% | 52% | 42% |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各国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D.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直接得出1980-1996年间,世界上不同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均在增长,这直接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结论不能由表格数据反映出来,排除;C项说法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该时期区域经济集团化在不断加强,排除D。故选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趋势·概况及认识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 农村土地经营及分配权的变化
C. 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 D. 公社取消及乡镇政府设置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过去实行“炒大锅饭”是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把土地承包给农民,多劳多得,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出现材料中的民谣,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土地性质仍然属于集体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是20世纪50年代开展的,不符合题干的描述,排除;D项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故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名师点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地改革的区别:土地改革是把土地分给农民,实行类似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本质上还是封建主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下,把土地承包给农民,农民承担一定的义务,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的,农民只有经营权使用权,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下表是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国家类型 时间 | 高收入国家 | 中等收入国家 | 中低收入国家 | 低收入国家 |
1980年 | 38% | 43% | 42% | 30% |
1996年 | 40% | 52% | 52% | 42% |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各国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D.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