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材料表明(   )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

 

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不是要表明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而是强调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使人明义理、修其身,即完善自己的道德,提高自身的修养,材料并未没强调“圣贤”以及学术目标,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完善道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方(   )

A.财富观念发生了变化                B.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得力

C.小农经济发展较快                    D.有很强的均贫富观念

 

查看答案

一些西方人认为,在中国古代,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往往难以分清,行政与司法也是同样。这一认识反映了中国古代(   )

A.人治社会的一般特征               B.统治者忽视思想建设

C.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               D.坚持“以德治国”理念

 

查看答案

周武王伐商,是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前倒戈而取得胜利的。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   )

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                     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

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                     D.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中血汗工厂大量存在,工人过着奴隶般的生活,童工普遍,贫困、犯罪、疾病蔓延,城市管理低效无能。为了获得工程承包合同、逃避税收,大企业大肆行贿市政府。还获得了对政党核心集团的控制,这种集团控制了大多数城市。这些被称为“城市之羞”,联邦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1890年代一些城市开始了市政改革运动。首先建立由人民直接提名政府候选人的制度,取代党魁控制的代表大会提名的旧制度,依靠都市选举人联盟驱除“党棍”,选出进步市长,组成“诚实政府”。继之进行机构改革,“还政于民”,使公众能有效参与政治,力图建立大公无私的政府。最后实施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艰多城市开始尝试接管公用事业,到1915年,全国所有城市的水厂当中,将近2/3收归公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城市之羞”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市政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兴起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近代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论

史实

1517年爆发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意味着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端。

1517年路德张贴《论赎罪券的功效》发起反对罗马教皇的宗教改革。

1520年路德当众把教皇令投入火中宣布与教皇决裂。

1522年路德翻译的德文版《新约》出版他在《圣经》中使用的德语逐渐成为德国的标准语言。建立的路德新教在德国广泛传播。

德意志的启蒙运动可视为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

莱辛1729~1781):反对诸侯的背弃祖国和鄙陋的分裂状态

康德1724~1804):赞成在现存政权的领导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标志着德意志民族统一的完成。

1864年普鲁士对丹麦战争。

1866年普奥战争。

1870年普法战争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民族主义发端的政治、经济因素。据材料分析为什么说“路德宗教改革意味着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端”?

(2)据材料,概括归纳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

3作者认为“德国统一之路具有革命和保守的双重属性这种历史两重性在统一的后果中有明显的反映。”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