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96.94万英镑,1845年就上升为239.48万英镑。但以后却开始下降,1846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跌到120万英镑,其后大多年份在16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4年还降至100万英镑以下,外国商品大量积压在口岸仓库中。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导致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
B.表明传统的经济结构仍没有发生变化
C.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D.是中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的必然结果
近代以来,历届中国政府均重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其中,集中组织修建叙(宜宾)昆、滇缅、湘黔、黔桂等铁路;兴建川湘、湘黔、川黔、汉渝、兰(兰州)新、川滇等公路的中国政府是( )
A.晚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D.重庆国民政府
当时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各地督抚等官员却称皇帝敕令是“矫诏、乱命”,以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材料中的“这场战争”使( )
A.中国半殖民地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B.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D.晚清“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开始形成
明朝时期,王朝政府充当了棉花棉布消费的大主顾。最初政府通过“实物征调”的方式,促进了棉花在全国的普遍种植。后来,赋税制度发生变化,棉花棉布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涌入市场,江南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
A.棉产品商品化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B.国家权力使商品经济变相繁荣
C.棉产品是国家财政赋税主要来源
D.官商产生并卷入市场中间环节
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
A.小农经济的形成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D.重农抑商的推行
据考古发现,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贵族的典礼、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是器主人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青铜器上还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商代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沟通,以庇佑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由此可见( )
A.商代的青铜器制造业极其发达
B.商代礼乐制度已经很完备了
C.青铜器是王室、贵族重要的生活用品
D.青铜器是研究商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