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1年,在清朝学部的“中央教育会议”上,通过了王邵廉等人提出的《统一国语办法...

1911年,在清朝学部的“中央教育会议”上,通过了王邵廉等人提出的《统一国语办法案》 。由此,“国语”从民间到官方,开始取代官话,成为正式确定的名称。此后,“国语”在中国流行数十年。这体现了清末(     )

A.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B.国语渐成为社会共识

C.民族主义运动的趋势             D.国语强化了政治统一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末民族主义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1911年”、“‘国语’从民间到官方,开始取代官话”、“此后,‘国语’在中国流行数十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近代民族国家”强调的是主权国家范畴,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国语渐成为社会共识”的解读,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项“强化了政治统一”,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排除;C项揭示的中华民族的统一性问题,与题干“民族主义运动”主旨相符,正确。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清末民族主义运动·概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中后期,“钱贵谷贱百物贵”“钱贱谷贵百物贱”的传统逐渐为“银钱俱贱,粮食百物俱贵”的现实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白银的大量涌入

C.生产方式的落后       D.世界市场的形成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唐德刚说:“中国古代上层阶级的庙堂之议,牛皮夸夸,都成为‘政府档案’,也是史学家著史的第一手资料;那闾巷的小民窃窃私议,就只是‘小说’或‘小道消息’,而算不得‘历史’了吗?此吾平民、愚民不平也。”对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政府档案”史料价值普遍较高

B.此“小说”不同于后世作为文学的“小说”

C.历史研究以“小说”证史,须慎用

D.传统史学对“小说”的史料价值重视不够

 

查看答案

据史载,东汉桓帝延熹五年,一向“恶绝宦官,不与交通”的议郎皇甫规在论功当封时拒绝贿赂当权宦官,受到诬陷,又以严刑治罪。太学生张风等三百余人发起集会,使皇甫规得到赦免。这表明(     )

A.太学清议有助于政治清明 

B.宦官参政加剧了政治黑暗

C.官方儒学提升了儒生地位

D.形成皇帝与儒生共治体制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邹鲁地区某学派认为,解决“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的方法是“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该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查看答案

材料  薛福成(1838~1894),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自幼即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1879年,他网罗见闻,将自己认为应采用的"应变之道"写成书面文字,即著名的《筹洋刍议》。在《筹洋刍议》中,薛福成阐述了洋务运动的理论根据。 他指出变法是历史进程的必然规律,强调中国在经济、技术、军事等很多方面需要变法,变法的目的是取西方器数之学使中国实现富强,从而使中国不受列强的蔑视和宰割。 薛福成的《筹洋刍议》虽没有像另一些早期改良思想家们那样明确提出改革中国的封建政治,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但他思想的触须触及了早期改良派关注的各个问题,特别是他那些否认传统的封建观念,认为“人人欲济其私”等观点,更是直接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正因如此,这部代表其洋务思想的著作已带有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色彩。这部著作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直到1895年,另一位广东的早期改良思想家郑观应在修订出版其代表作《盛世危言》时,特地将《筹洋刍议》中的《变法》等篇章附录于后。他还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他认为中国必须振兴工商业,强调发展运输业、发展农业、发展工业是振兴工商业的三个要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薛福成创作《筹洋刍议》的原因。

(2)归纳薛福成的思想观点,并作简要评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