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太宗在位时,在门下省设置政事堂,命中书、门下两省...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太宗在位时,在门下省设置政事堂,命中书、门下两省长官于此联席议政会商,然后奏闻草诏,再交尚书省执行。但是到了武则天执政时期,中书令裴炎,以中 书执政事笔,其政事堂合在中书,遂移在中书省……武则天称帝以后,一共用了七十多员宰相,其流动率极快,任期长者为一两年,短者饵几个月甚至只有十余 天,于是宰相人多力分,意见纠纷不决,任期短促而无所施为。一言以蔽之,三省职权的变革显然是武则天为加强皇权,使一切政令布施的最高权力集中在她一人身 上的手法。

——摘编自李志贤《武则天的改制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时期三省的施政特点。

(2)武则天时期三省制度有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社会影响。

 

(1)特点:皇帝名义上至尊,但在体制中不易专权;中书、门下省在政事堂“联席议政会商”“奏闻草诏”,有助于决策的科学性;中央政府在组织上实行分权(三省各有职守)制衡。( 9分) (2)变化及影响:门下省的地位下降,审核诏令的职权逐渐名存实亡,这削弱了三省制度对皇帝的牵制作用;宰相多,“流动率极快”,造成人多力分、任期短促而“无所施为”的弊端。( 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对唐太宗时期的三省制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概括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扣材料信息“唐太宗在位时,在门下省设置政事堂,命中书、门下两省长官于此联席议政会商,然后奏闻草诏,再交尚书省执行”等,结合所学知识,重点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皇帝在体制中不易专权、三省制有助于决策的科学性、三省体现的是分权与制衡关系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考查的是武则天时期三省制度的变化及影响,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第一小问“变化”,紧扣材料信息“其政事堂合在中书,遂移在中书省”、“武则天称帝以后,一共用了七十多员宰相,其流动率极快”等,分析、认知,不难把握到答案,即门下省的地位下降、宰相多,“流动率极快”。关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依次展开分析和认知。诸如,门下省的地位下降,削弱了三省制度对皇帝的牵制作用;宰相多,“流动率极快”,造成人多力分、任期短促的弊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唐太宗时期的三省制·概况;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武则天时期的三省制·概况及影响 【名师点睛】改革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重点把握到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成功的改革 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等。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01993年各政治文明控制下的领土面积(单位:万平方英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领土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然后从材料中选取一种文明进行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欧洲百科全书 派的启蒙学者,通过对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的赞美,表示了他们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 制度。重农学派代表魁奈认为:中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的国家都 忽略了这一点,只是中国例外。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由于中国的气候,人们自然地倾向于奴隶性的服从,由于气候和土壤性质的关系,中国人生活的不稳定,使他们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贪得欲。在任何时代,中华帝国则是帝制、专制主义、奴隶制的组合,欧洲因此而显示了它的自由……我们的传教士告诉我们,那个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俱、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那么,我所建立的三种政体的原则的区别便毫无意义了。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唯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

——(法)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l748年出版)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西方思想界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查看答案

“贸易商人设立摊位,跳蚤市场蓬勃发展,农民将食品运到城镇。因有新法律的许可,私人的咖啡馆、商店、餐馆、夜总会、妓院、医院、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该现象最有可能盛行于(     )

A.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C.斯大林工业化初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查看答案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英国经济遭受重创,急需缓解危机之法,但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却专程到美国拜会富兰克林·罗斯福,并向他推销解决危机的“经济干预主义”政策。出现该举动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政府没有意识到新理论的效用 

B.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实质相同

C.该理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

D.罗斯福新政对凯恩斯的现实吸引力

 

查看答案

1834年英国《济贫法》改革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公共捐助的基本原则。据该原则: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否则,工人们就会寻求救济而非努力工作。该原则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自由主义的盛行       B.重商主义的影响

C.议会改革的推动      D.社会矛盾尖锐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