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化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所追求的理想,而近代化的核心则是工业化。阅读下列图表和材...

近代化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所追求的理想,而近代化的核心则是工业化。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材料三  (通久源纱厂)纺纱机器现经安妥,开工在即,外洋机器厂派洋人二名来甬(宁波),已为该局雇佣……宁波道台已批示慈溪县的仁乾及其他华商商号,准其建立一个火柴厂制造火柴。他们准备暂时雇佣日本工匠……这是一个新创举,可使中国在这种一向被外国入口货独占的行业中,今后也可分得一分利润。这工厂将设于偏僻的处所,不至于使城市中人觉得讨厌或影响健康。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  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

——金普森等编《浙江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在生产技术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地点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2)阅读材料二,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此外还有哪些阻力?

 

(1)不同点: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 特点: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2)发展的原因:(8分)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④实业救国口号的提出和爱国心的驱使。 衰落的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不断扩大对华侵略; (3)最大障碍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其以手工劳动为主,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则是以机器生产为主的近代企业。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天津等东部沿海地区。 (2)第一小问注意题干中时间限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本问可以转化为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实业救国”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二小问注意题干中时间限定“20年代中期” ,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有所发展的资本主义很快走向了萧条。 (3)根据材料三“可使中国在这种一向被外国入口货独占的行业中,今后也可分得一分利润”。“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可见民族工业的最大障碍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还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 ,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的变化。

(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

(4) “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一现象表明 

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

C.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而大量内迁    

D.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

 

查看答案

1895年12月《申报》刊出《论商务不宜掣肘》指出“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舟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处,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中国之大利归之于中国之民,而勿掣其肘”。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体现了利益分配中“一体均沾”原则   

B.是对《辛丑条约》中相关条款的应对

C.反映出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列强商战的愿望 

D.迫使清政府实施新政、推行政治改革

 

查看答案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查看答案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科技人员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