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解析】 试题分析: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从而奠定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故选D。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排除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排除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排除C。 考点: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三大改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查看答案

右图为新中国建国后某一时期的漫画,名为《刻舟称瓜》。此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运动

D.真理标准大讨论

 

查看答案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

A.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带动农村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经济建设中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查看答案

1956,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就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也成为“一五”计划成果的典型代表。下列关于“一五”计划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1953年开始执行,1957年底胜利完成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的重要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③一五计划期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④“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中国古代乃至明清时期的城镇基本不存在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相关基因,那种主要将当时的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雇佣劳动力的数量和规模状况作为萌芽单一标志的认定方法,其萌芽认定概念本身就是极为片面的。

(二)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中以江南丝织业和棉纺织业最为明显。……在苏州出现了机工寻求雇佣机会的固定劳动力市场。

(1)概括材料一对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看法。并指出两者观点的主要分歧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洋务派开始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近代企业,如:1861年,中国第一个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军械所成立;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差不多同时,一些民用企业和民族企业也相继成立。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企业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类企业的重要影响。

材料三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

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1901~1911年

数量(家)

资本额(万元)

纺织业

82

1332.1

缫丝业

70

556.9

面粉业

53

786.8

火柴业

28

130

水电业

60

3813.8

机器业

20

352.1

矿冶业

73

2272.9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四 195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四中A点前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材料五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屈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5)根据材料五,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