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李鸿章时产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上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滩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论中运用的史观按顺序排列正确是( )
A.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各种史观的准确理解。解答时需要抓住关键词去理解,由甲的“近代化”可知其是运用近代化史观评价;由“人民的鲜血”、“大卖国贼”可知乙从革命的角度评价;由“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 、“世界各国的一员”可知以全球史观的角度评价;丁从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民众生存状态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从而关注社会进步,符合社会史观,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历史史观·特点
【名师点睛】近几年来,除了唯物史观外,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等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史观已成为高考历史试题之魂。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新史观。用新史观整合知识,提升学生的新史观的运用能力。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事实是( )
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枇为一派胡言
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题干所涉及的时间、事件是指近代前期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B、C选项都满足,这个时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转变。而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与题干时间不符,因此选D选项。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发展过程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一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1903年颁发的《钦定大清商律》规定:男子16岁以上有完全的商人能力,可独立为商;妇女则只在“上无父兄或本商病废而子弟幼弱,尚未成丁”的情形下方可为商;夫之妇经商,不仅须经丈夫许可,而且遇钱债纠纷,本夫不能辞其责。该规定( )
A.促进中国商业走向近代化 B.消除了商业活动的性别歧视
C.带有封建残余色彩 D.利于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对商业是有所放开的,但是从妇女则只在“上无父兄或本商病废而子弟幼弱,尚未成丁”的情形下方可为商,可以看出男女观念以及“重农抑商”的思想依旧占据着一定的位置,所以本题排除B选项,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它没有起到这样的效果;D选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清政府的努力
【名师点睛】《钦定大清商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商事法律,也是清末法律改革中颁布最早的新法。它是在没有先例和缺乏经验的情况下,为应当时之需,按"模范列强"的原则制定的。关于该法对外国法的移植,论者多持批评态度,但《钦定大清商律》作为清末效法西方、改革传统法律的第一个成果的事实不能被否认。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李鸿章时产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上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滩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论中运用的史观按顺序排列正确是( )
A.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各种史观的准确理解。解答时需要抓住关键词去理解,由甲的“近代化”可知其是运用近代化史观评价;由“人民的鲜血”、“大卖国贼”可知乙从革命的角度评价;由“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 、“世界各国的一员”可知以全球史观的角度评价;丁从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民众生存状态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从而关注社会进步,符合社会史观,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历史史观·特点
【名师点睛】近几年来,除了唯物史观外,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等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史观已成为高考历史试题之魂。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新史观。用新史观整合知识,提升学生的新史观的运用能力。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事实是( )
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枇为一派胡言
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但这些繁荣的大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A.中国城市职能发展不完善
B.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增加城市负担
C.中国工业落后,是西方商品倾销市场
D.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着中国城市的政治经济命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表述的是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病没有给中国带来财富,反而给中国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A选项错误,它不是原因,只是一个诱因;B选项不是主要原因;C选项说法正确,资本入侵是主要原因;D选项说法错误,当时中国占主导的经济形式依旧是小农经济。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通商口岸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03年颁发的《钦定大清商律》规定:男子16岁以上有完全的商人能力,可独立为商;妇女则只在“上无父兄或本商病废而子弟幼弱,尚未成丁”的情形下方可为商;夫之妇经商,不仅须经丈夫许可,而且遇钱债纠纷,本夫不能辞其责。该规定( )
A.促进中国商业走向近代化 B.消除了商业活动的性别歧视
C.带有封建残余色彩 D.利于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对商业是有所放开的,但是从妇女则只在“上无父兄或本商病废而子弟幼弱,尚未成丁”的情形下方可为商,可以看出男女观念以及“重农抑商”的思想依旧占据着一定的位置,所以本题排除B选项,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它没有起到这样的效果;D选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清政府的努力
【名师点睛】《钦定大清商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商事法律,也是清末法律改革中颁布最早的新法。它是在没有先例和缺乏经验的情况下,为应当时之需,按"模范列强"的原则制定的。关于该法对外国法的移植,论者多持批评态度,但《钦定大清商律》作为清末效法西方、改革传统法律的第一个成果的事实不能被否认。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李鸿章时产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上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滩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论中运用的史观按顺序排列正确是( )
A.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
有人说,中国近代工业只不过是装配工业(即以外国零件装配成机器)或加工工业(即以外国原料加工成日用品)。商业资本因无强大的国内工业,它所经营的不是批发外货,就是趸卖原料。这主要表明了( )
A.中国民族资本缺少原始积累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少政府扶植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缺乏独立性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工业只不过是装配工业 (即以外国零件装配成机器)或加工业(即以外国原料加工制成日用品)”说明中国重工业尤为薄弱,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重工业投资大,见效慢,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近代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矿产资源,使得中国重工业难以发展,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不是表现。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但这些繁荣的大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A.中国城市职能发展不完善
B.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增加城市负担
C.中国工业落后,是西方商品倾销市场
D.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着中国城市的政治经济命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表述的是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病没有给中国带来财富,反而给中国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A选项错误,它不是原因,只是一个诱因;B选项不是主要原因;C选项说法正确,资本入侵是主要原因;D选项说法错误,当时中国占主导的经济形式依旧是小农经济。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通商口岸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03年颁发的《钦定大清商律》规定:男子16岁以上有完全的商人能力,可独立为商;妇女则只在“上无父兄或本商病废而子弟幼弱,尚未成丁”的情形下方可为商;夫之妇经商,不仅须经丈夫许可,而且遇钱债纠纷,本夫不能辞其责。该规定( )
A.促进中国商业走向近代化 B.消除了商业活动的性别歧视
C.带有封建残余色彩 D.利于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纺织分离,被视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第一步,这是因为纺织分离( )
A改变了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
B.促进了棉花的商品化生产
C.是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开始
D.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纺织在中国自然经济中是由家庭承担的,也就是家庭手工业承担了纺织的全部过程。纺与织的分离说明生产和原料得到了分离,改变了自己自足的形式,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不是本质;C选项与此无关;D选项没有说到实质上。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
【名师点睛】毛泽东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可见,资本主义侵略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首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有人说,中国近代工业只不过是装配工业(即以外国零件装配成机器)或加工工业(即以外国原料加工成日用品)。商业资本因无强大的国内工业,它所经营的不是批发外货,就是趸卖原料。这主要表明了( )
A.中国民族资本缺少原始积累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少政府扶植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缺乏独立性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工业只不过是装配工业 (即以外国零件装配成机器)或加工业(即以外国原料加工制成日用品)”说明中国重工业尤为薄弱,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重工业投资大,见效慢,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近代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矿产资源,使得中国重工业难以发展,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不是表现。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但这些繁荣的大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A.中国城市职能发展不完善
B.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增加城市负担
C.中国工业落后,是西方商品倾销市场
D.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着中国城市的政治经济命脉
阅读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曲线图下题。
下面对图中反映的五种经济形态的最终归宿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中日甲午战争宣告②最终破产
B.促进了棉花的商品化生产
C.④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D.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加速了①的解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②是洋务企业,它的破产标志就是北洋军阀全军覆没,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说法错误,没有说明具体的经济类型;④是民族资本主义,他在三大改造之后就消失了,所以C选项错误;①是自然经济,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自然经济,所以D选项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律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非常综合的类型题,涉及到了很多经济领域上的内容,从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这五个经济类型入手,分析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分析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由此可以了解到整个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面貌,是一道非常综合的类型题。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纺织分离,被视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第一步,这是因为纺织分离( )
A改变了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
B.促进了棉花的商品化生产
C.是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开始
D.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纺织在中国自然经济中是由家庭承担的,也就是家庭手工业承担了纺织的全部过程。纺与织的分离说明生产和原料得到了分离,改变了自己自足的形式,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不是本质;C选项与此无关;D选项没有说到实质上。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
【名师点睛】毛泽东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可见,资本主义侵略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首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有人说,中国近代工业只不过是装配工业(即以外国零件装配成机器)或加工工业(即以外国原料加工成日用品)。商业资本因无强大的国内工业,它所经营的不是批发外货,就是趸卖原料。这主要表明了( )
A.中国民族资本缺少原始积累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少政府扶植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缺乏独立性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