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下图中a处对应的时期,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
A.这一时期蒸汽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利用
B.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C.互联网的应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全球通史》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不包括( )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英国圈地运动的进行
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D.资本主义大工厂诞生
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西欧列强积极开展殖民扩张和掠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和平交往是其主要扩张手段 B.传播基督教是其主要推动力
C.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 D.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平等贸易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
A.传播西方民主平等思想 B.传播天主教
C.改变落后地区社会面貌 D.建立新国家
电影《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属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是( )
A.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C.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D.中共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A发生在遵义会议召开之时,B C两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D项在三大战役胜利结束之后,中共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提出要实现工作重心的转变即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故答案选D选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是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子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材料二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屈辱、抗争,让民族复兴成为近代中国无法绕开的主题,更激发起无数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抱负;梁启超提出了“少年中国”,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李大钊呼吁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绕,亿万人心结难解。 ——摘自任仲平《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治国主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资产阶级各派别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做出的反应,新文化运动后期在道路选择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相关史实,从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概述中国共产党“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答案】
(1)老子:无为而治;孟子:施行仁政;韩非子:依法治国;墨子:以贤治国。(8分)
(2)反应:维新派:否定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6分)变化:从“走西方人的路”到“走俄国人的路”。(2分)
(3)民族:推翻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4分)
民权: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颁布《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4分)
民生:进行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实行一五计划(大力发展生产力)。(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春秋时期不同思想家代表着不同的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因此主张的是清静无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因此主张的是仁政;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因此主张的是依法治国;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因此主张的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到底有几个派别,有多少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有维新派,主张是君主立宪制;还有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政权。此外,材料还有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文化知识。变化我们要从内容上看,也就是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所谓的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他的思想主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把三民主义赋予新内涵,民族方面是将民族扩展为中华民族,取得了民族的独立;民权方面是实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民生方面是经济上使人民翻身做主人,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是主要表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主要思想流派;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思想派别;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内涵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将中国古今的思想演变综合在一起的题目,涉及到了古代思想史、近代思想、以及时代赋予思想的新内涵。这种类型题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往往还会出现历史对比性的问题,以及现实性的思考,所以在备考的时候要格外注意。
【题型】综合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
(2)材料二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的重大变化,并简述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