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

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  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摘自岳麓版新课程教材《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将发生的变化?指出新政策的具体内容。

(2)据材料二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简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

 

(1)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具体内容:(一)在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二)在工业方面,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还允许部分地恢复小型私人企业;(三)在流通方面,恢复商品货币关系。(2分) (2)转变:由提倡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2分)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2、复兴工业或称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3、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4、推行“以工代赈”。5、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6、建立社会保障体系。7、建立急救救济署,为人民发放救济金。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并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示范效应。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使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3)积极意义:扩大就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动力和原材料;保护农田;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提高当地居民收入。(6分,每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1921年”、“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把握到答案,即实施新经济政策,关于第二小问,回忆、再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重点把握到三个方面:(一)在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二)在工业方面,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还允许部分地恢复小型私人企业;(三)在流通方面,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2)本问考查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识记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等,不难把握到答案,即由提倡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关于第二小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把握到金融业、工业、农业、社会保险业等。关于第三小问,围绕带来的“积极意义”,分国内影响与国际影响展开分析和认知,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3)本问考查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紧扣材料三信息“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扩大就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动力和原材料、保护农田、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等。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概况;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概况;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内容及影响 【名师点睛】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一、相同点:(1)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2)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政权;(3)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市场与计划互用)。二、不同点:(1)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完成了它应完成的任务后,又引发了新的社会危机,为解决新的社会危机而出现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的经济改革。(2)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3)根本目的不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4)方式不同:新经济政策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罗斯福新政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加强干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表明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C.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查看答案

下表中列举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有利于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

B

成立欧洲联盟

开始建立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

C

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努力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互补

D

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标志着亚太地区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查看答案

2014年3月2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冷战”的幽灵卷土重来了。在乌克兰政治危机的激发下,一些保守派人士要求奥巴马总统勇敢面对普京,保持美国之前的总统同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等苏联领导人剑拔弩张的伟大传统。“冷战”在现代史上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名词,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利益之争是根本成因            B.“冷战”期间世界没爆发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期间孕育着结束“冷战”的因素

 

查看答案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体现这一声音的国际舞台上的历史事件有(    

①1945年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②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③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④1967年欧共体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战后初期,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不包括    

A.世界银行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