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 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

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 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尽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迫于变革压力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了初步发展,题中信息民族企业招聘女工即是此时民族企业获得发展的重要表现,A项符合题意,正确;B项错误,中华民国1912年才成立的,排除;“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开展的,排除;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D项错误。故选A。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末的状况 【名师点睛】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高考中的必考点,也是难点。有关民族资本主义的考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②民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④民族资本主义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农为大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查看答案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

 

查看答案

《旧唐书》 载:“(唐朝)长安(年号中…… 扬州地骂冲要,多富商大贾珠聚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    

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

C.是繁华的都市                     D.市场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查看答案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已经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三  西方国家感到,与新兴世界相比,它们正在失去经济和政治力量。反全球化的力量正在形成,而且可能日益增强。在发达经济体内部,现在要求在商品、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这三个领域重新设置壁垒的呼声越来越大。反移民的趋势在欧洲尤为明显。

——《2011年全球化会倒退吗?》

随着各国政府纷纷把国内问题置于全球增长之上,在2011年,全球化似乎会成为一项孤立无援的事业。

——《全球化进程难以逆转》

材料四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联成一体。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联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2)材料二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表明经济全球化面临倒退。据材料三概括持这种观点的主要理由。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30多年来,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