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近代史上,以中英为代表的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成为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相互关联、...

世界近代史上,以中英为代表的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成为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相互关联、渗透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 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他所需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   乾隆五十一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自岸,遭到拒绝……并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内“奇巧淫技”,并认为“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鸦片战争前的的中国和英国》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一一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对外贸易状况。

(2)据材料二结合英国的国情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马嘎尔尼的遭遇映射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状?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上述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

 

(1)状况:欧洲与非洲、美洲之间的三角贸易比较繁荣,欧洲居于主导地位;欧洲在与亚洲的贸易中处于弱势力地位,欧洲大量白银流入亚洲。(4分) (2)背景: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着工业革命兴起,对外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2分)现状: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夜郎自大,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分) (3)变化:西方国家以武力打开中国门户,大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2分)问题:工业文明战胜农业文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言之有理即可)(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的是欧洲对外贸易的状况,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紧扣材料一信息“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他所需要的亚洲产品”等,分析、认知,重点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三角贸易”比较繁荣,欧洲居于主导地位、欧洲在与亚洲的贸易中处于弱势力地位,欧洲大量白银流入亚洲。 (2)本问考查的是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乾隆五十一七年(1792年)”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经济上两个方面把握。关于第二小问,要注意题干“社会现状”要求,侧重于从经济方面把握,把握到以下方面: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闭关锁国政策、统治者夜郎自大等。 (3)本问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信息“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等,对比材料一、二,不难得出答案。关于第二小问,注意题干“文明史观”角度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围绕“工业文明战胜农耕文明、农耕文明不敌工业文明”维度展开,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概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政策·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不断走向解体;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历史认识·文明史观 【名师点睛】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著称于世。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古代中国工商业比较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自然经济等多种经济并存的局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经济结构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江南民间丝织业最兴盛时,南京、苏州和杭州的织机为5~5.5万张,盛泽等市镇和乡村约为1.5万张,再加上镇江、嘉兴和湖州,以及乌镇等市镇,总共为8万张,而官营织机大约为3500 张。

——范金民、金文《江南丝绸史研究》

材料二   费尔南·布罗代尔曾说:“作为主导世界的帝国,英国开启了广阔的原材料资源和欧洲以外的新的市场。用卡尔·马克思的话说,‘资本主义生产纪元的黎明’与大英帝国的加强同时发生。帝国从冒险中获得的资本——棉花、烟草、奴隶——为岛国跳跃式的冲向工业发展的新边疆提供了必要的资本保障。

材料三   1832年一家英国报纸用既满意又警觉的口吻宣称:“大不列颠的制作业体制,以及由之而来的大型市镇令人难以置信的迅速增长,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材料四   1952年~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五   1955——2000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编辑部等)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江南丝织业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经济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3)据材料四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4)材料五反映了20 世纪50——90年代美国经济的什么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法国总统戴高东1965年批评美元:“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材料中“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是指    

A.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          B.美国资本疯狂扩张和商品输出

C.美元取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          D.美国操纵世界各国货币发行权

 

查看答案

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 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 小时,平均寿命17 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                 B.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

 

查看答案

2013年,新中国的年轮将刻上六十四圈,有人将新中国的六十多年分为“三十年收获的是民心,后三十年收获的是美元”。其中新中国为“收获民心”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        ②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                ④建立首批经济特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1979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扩权改革的五个文件;1980年起要求推行劳动合同制,此后又进行了利改税、基建拨改贷、推行土效挂钩、普遍实行厂长负责制等改革。这说明了    

A.企业自主权不断扩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