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学者认为“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

某学者认为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D.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主旨是在强调“重农不抑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而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仍然是在强调抑商,所以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只能是B项;A项提及的是农工商并重,排除;C项肯定的是商业的发展,排除;D项在肯定商业的发展,排除。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状况及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晋商和徽商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主要原因是(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查看答案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经济商品化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C.封建地租货币化            D.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查看答案

《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 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 

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D.农工商皆本,经济民生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