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 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C.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关键就是读懂材料,国民政府在二战之后将纺织业国有化是迫不得已的,是为了能够统一进行生产,这就是一种政府对经济的全方位干预,因此D选项正确。抗战胜利后,政府不仅没有缓解民族工业的困境,反而各种政策将民族工业逼入绝境,故排除A;B是表象,而不是本质,故不合题意而排除;C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A. 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 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 中央财政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 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查看答案

据史载,民国初年“内则军阀干政,干戈迭寻,外则列强环伺,压迫有加。实业供其脧削……民间资金若无出路,壅塞于外国银行。在外商银行全盛时期,国人存款,多数无息,且有收取保管费者”。由此可见,“民间资金”寻求“出路”的主要原因是(    

A.“实业救国”政策的引导促进              B.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盘剥

C.民族资本家获取利润的驱使               D.外国银行对中国资本收取保管费

 

查看答案

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从可以看出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查看答案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查看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