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

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B 【解析】 试题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国家实际上仍然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此时实际上中国仍然是分裂的,故A项错误;郡县制的实行,中国有了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故B项正确;郡国并行制的实行与以上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行省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此时国家已经有了具体的范围和实际组织,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名师点睛】关于郡县制几种错误认识的纠正:①郡与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秦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②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而不是继承和发展。③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④郡县制就是适应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而出现的新的政治制度,与此相联系的是任命制取代世袭制,集权制取代分权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者金庸说:“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罗马也有这种情况。一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金庸的观点是

A.宗法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B.宗法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

C.分封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D.分封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分封制受到冲击              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表1)。随着业农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表1   18 -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   十月革命前俄国农村存在农奴制的严重残余,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十月革命后,根据土地社会化原则所进行的土地改革,造成了遍及全国的占有小块土地的农民。斯大林实行的国家工业化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重工业并不以农村为直接销售市场。相反,为了保证工业发展的高速度,保证国家能最大限度地集中资金,就要求压缩农村市场,紧缩农民消费水平。因此,苏联国家工业化道路就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那样,把农村改造成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优先发展重工业所能吸收的农村劳动力也很有限,要由国家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由轻工业遍地开花那样吸收自由雇佣劳动者。

——改编自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摘自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和苏联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并简析苏联工业化模式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农业变革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1978—1988 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 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例,1982—1987年,镇吸纳了乡—城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长迁移尚不多见。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1990 年代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1982 年,规模最大的10 个城市吸纳了11.86%的流动人口,1990 年上升为17.04%。大城市和沿海城市逐渐主导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摘编自殷江滨、李郇《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1)指出材料中“人口移动理论”中所列的两种移民方式。选择其中一种方式,结合15—18 世纪的世界历史,分析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情况及影响。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 世纪中期到19 世纪中期人口状况及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口移动的状况予以述评。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货币发展图样

../../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962646799/QQ/WinTemp/RichOle/5J3DXA%7d%5b7C$%7b296PRR7%5b%5bN7.png

材料二   16世纪和17世纪,中国国内对进口白银的需求,国外对中国丝绸、瓷器、金和其他商品的需求,促使中国比以往更深地卷入世界经济事务.....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印证了中国走向世界具有强劲的内部驱动力,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直接影响了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结算货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明代中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三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集中钞票发行权。(二)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三)废除银本位制,白银收归国有。(四)规定法币不能兑现(银)。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英美等主要国家对于法币改革采取支持的态度。而日本侵略分子叫嚷:英美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有害于日本的方式”加强了中国的力量。

——摘自姚会元《“法币”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材料四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即第一套人民币。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迁到北平,各地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新中国唯一的合法货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货币演变的趋势。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促进明清时期白银成为国际贸易通用结算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改革的主要意义。

(4)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人民币成为全国唯一合法货币的政治条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