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

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              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

C.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

 

D 【解析】 试题分析:明太祖未设置内阁,故A项错误;限制内府和六部,只会增加皇帝的行政负担,故B项错误;内府和六部本无矛盾,明太祖的制度设计让其互相牵制,才滋生了矛盾,而不是“协调”,故C项错误;从限制内府,到利用内府牵制六部,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六部的监察,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加强监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唐朝政治与以前不同之处,则为地方政府亦由中央督导组织,除黔中岭南闽中之外,州县官亦由吏部补授。”由此可见,唐代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三省六部中吏部权力最大

C.君主权力空前强化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比较突出

 

查看答案

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

A. 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    B. 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

C. 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    D. 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查看答案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

A.证明皇位正统             B.体现皇权独尊

C.保证皇位世袭             D.震慑割据篡权

 

查看答案

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