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 (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 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 (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郡举贤良……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可知,汉武帝提拔贤良以削弱相权;“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说明汉武帝设立东阁,让贤良共同参与讨论朝廷之事;由“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可知,贤良可攻诘大臣。 (2)根据所学知识,唐朝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具体执行政令,因此皇帝敕令需要经过中书省与门下,而不能直接执行,故而刘祎之不认可该“敕书”。 (3)第一小问主要职责:根据“掌献替可否”可知,内阁可以劝谏皇帝;“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而修画焉”说明内阁负责皇帝诏书的起草和传达,以及百官奏章的批画和上报;由“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可知,内阁可参与讨论典章制度。 第二小问,内阁没有独立的行政权,不能统领六部,其功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 (4)第一小问策略:材料二中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分散权力的原则;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举贤良、设内阁,均是削弱相权、以他种官职实现分权制衡的体现。 第二小问原则:材料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皇权逐渐提升、相权逐渐衰弱的过程,反映了皇权至上原则。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削弱相权的举措、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曲线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多种信息。

比较表中的两条曲线提取两项有关中华民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材料二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ConCeptsofChinAAndtheChinese1840—1876,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三 1958你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你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

4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为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查看答案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C.商品经济活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查看答案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