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金陵机器制造局简称“宁局”,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南京晨光机器厂。此后企业为寻求发展...

金陵机器制造局简称“宁局”,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南京晨光机器厂。此后企业为寻求发展几经调整,在不断转型中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4年金陵机器制造局制造出我国第一门克鲁森式架退炮和加提林轮回枪……李鸿章将其称为淮军的“命脉”。马格里一直为骨干,但他本业是军医,军工并非专长。但擅长外交斡旋的李鸿章需要外国人的支持,于是对于马格里言听计从,从管理人员到技术设备,均放手让他主理。多次派遣马格里赴欧洲出访,添置新式机器,聘请技术人员,意图大办军务。……到1899年金陵机器制造局已经成为一个拥有机器近1 000台,工匠近1 700人的大工厂……成为当时我国主要军火生产基地之一。

——周益《走进历史深处的金陵机器制造局》

材料 1949年,南京解放,第二野战军部队接管(金陵机器制造局),更名华东军械总厂。1953年,与307厂合并组建南京晨光机器厂。1965年1月,晨光机器厂由隶属第五机械工业部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即后来的航天工业部。从此,工厂结束了制造常规武器的历史,开始从事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古老的“宁局”翻开了历史上新的一页。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机械工业志》

材料 1993年是我厂(晨光机器厂)近几年来最困难的一年。军品产值仅占当年产值的13%,比上年下降了24%。……为了使1993年不因军品任务锐减而影响工厂的经济效益,工厂确定了“巩固发展老产品,积极开发新产品”的方针。……公司生产的艺术制像产品,蜚声海内外,承制了举世瞩目的“香港天坛大佛”、高88米的无锡“灵山大佛”、高108米的海南“三面观音”等,产品并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中国最大的青铜艺术品研制生产基地”。           

——梁文浩《适应市场需求 不断开发新产品》

1996年,南京晨光机器厂作为国家百家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晨光”由工厂改制为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实行资产重组,组建了南京晨光航天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6月15日,“航天晨光”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陈孟荦《“晨光”改制与改革》

材料 随着企业的发展,秦淮河畔“宁局”原址的英式工业建筑群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晨光逐步移师江宁开发区。2007年,由南京晨光集团和秦淮区人民政府共同打造“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园区……是一座反映中国工业建筑历史演变的博物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利用价值。——王彦辉《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新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金陵机器制造局的特点。

(2)从材料二、三、四中概括晨光机器厂发展中几次战略调整。

(3)运用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以“以政府、市场对晨光机器厂企业转型发展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特点:军事企业;依赖外国人;技术薄弱;发展迅速等。(4分) (2)材料二:从制造常规武器到从事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 材料三:从接受军品任务到开发民用产品;从机器工厂到改制为股份制上市公司。 材料四:由生产型企业到科技·创意产业园。(6分) (3)(12分) 观点 政府调控和市场力量都能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政府调控促进企业转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政府主持晨光厂产品生产的调整(或合并组建、归属部门的调整)。改革开放后,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推动“晨光”由工厂改制为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市场力量促进企业转型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理论。晨光厂针对军品计划任务的锐减,为适应市场开发新产品。2001年,“航天晨光”股票上市,推动了企业转型发展。 政府调控和市场力量的合力促进企业转型 2007年,由南京晨光集团和秦淮区人民政府共同打造“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市场和政府合力促成了企业的再次转型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的信息,“1884年金陵机器制造局制造出我国第一门克鲁森式架退炮和加提林轮回枪” “李鸿章需要外国人的支持” “到1899年金陵机器制造局已经成为一个拥有机器近1 000台,工匠近1 700人的大工厂……成为当时我国主要军火生产基地之一”,这些关键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即可。 (2)根据材料二“从此,工厂结束了制造常规武器的历史,开始从 事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可以归纳出从制造常规武器到从事航天产品的研制 生产;根据材料三“为了使1993 年不因军品任务锐减而影响工 厂的经济效益,工厂确定了‘巩固发展老产品,积极开发新产品’的方针。公司生产的艺术制像产品,蜚声海内外”可以归纳出其从生产军品任务到民用产品,根据材料三从工厂到有限责任公司到上市公司的变化历程;根据 材料四,由生产型企业到“科技创意产业园” 。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市场在企业转型中的作用主要可以 分为三个“政府调控”“市场促进”“政府调控和市场促进相结合”,分别以 三个为单位,将所学知识和材料相结合予以说明即可。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唐代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其一,对百姓授田的规定。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道士、和尚给田三十亩,尼姑、女冠给田二十亩。此外,一般妇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其二,对贵族官僚受田的规定。有爵位的贵族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受永业田一百顷递降至五顷。职事官从一品到八、九品,受永业田六十顷递降至二顷。散官五品以上受永业田同职事官。勋官从上柱国到云骑、武骑尉,受永业田三十顷递降至六十亩。此外,各级官僚和官府,还分别领有多少不等的职分田和公廨田,职分田的地租作为官僚俸禄的补充,公廨田的地租作官署的费用。这两种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其三,对土地买卖的规定。贵族官僚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自由出卖。百姓迁移和无力丧葬的,准许出卖永业田。迁往人少地多的宽乡和卖充住宅、邸店的,并准许卖口分田。买地的数量不得超过本人应占的法定数额。

——摘编自唐武德七年(624)令、开元七年(719)令、开元二十五年令等记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均田制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朝的均田制。

材料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材料 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农事情况。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唐朝《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的运行规律系统周密。元朝《授时历》取“敬民授时”之意,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 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

——编自新浪网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特点。

材料四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规定,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同时,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实行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

——刘祖熙《改革和革命》

材料五 186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实施的司法改革被誉为大改革中最为成功的改革。改革创建了以欧洲司法模式为蓝本的新司法体制,司法独立、审判公开、辩诉原则、陪审团审判、律师制度等全新的制度和理念引入俄国。司法改革为俄国法治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晚期帝俄经济及社会的转型。

——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与帝俄晚期法治国家建设》

材料六 当西方朝社会现代化大步迈进的时候,俄国却反映迟钝,好像处于停滞的状态……只是到国际霸主地位受到沉重打击后,俄国统治者才稍微清醒过来,勉强的开始第二次学习西欧,一只脚跨入现代化的门槛,不过是变了态的、畸形的现代化。

——夏诚《世界现代化史纲》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俄国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五,概括指出司法改革对俄国的深远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六中俄国“一只脚跨入现代化的门槛,不过是变了态的、畸形的现代化。”的理解。

 

查看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出版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占到45%,而其他语种的只占6%。这一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查看答案

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已经抬头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 

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查看答案

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1937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1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4.4%,占工人比例为7.3%;1942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5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78%,占工人比例为49%。上述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家实施“实业救国”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民族企业内迁和实行战时体制

D.美、英等国全力支援中国抗日战争

 

查看答案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主要出现于沿海城市,极少出现于内地农村。即使是城市,也是变与不变并存,新与旧杂糅……如果只说“黄土地沉沦”,或者只说“蓝色文明”都有失偏颇。这一现象客观反映出(    )

A.近代政治运动的发展    B.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    D.民众社会生活的改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