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1月31日 南方报业网—南方周末 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民主党总统罗斯福大加干预搞“新政”,把美国从萧条中拖回。但是至今不领情,反而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也大有人在。“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理由可能是( )
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干预
B.规定了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资本家的利益受到损害
C.颁布《工业复兴法》,制定经济计划
D.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
A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B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 )
投资者 | 所占比例(%) |
官僚.地主 | 30.86 |
一般商人 | 18.52 |
手工作坊主 | 7.41 |
华侨商人 | 7.41 |
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
C.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