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D 【解析】 试题分析: 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指的是农业集体化运动,与农业集体化运动相似的做法是人民公社,故D项正确;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与农业集体化没有联系,故排除ABC。 考点: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人民公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查看答案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查看答案

.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的含义是(  

A.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B.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查看答案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位领导人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查看答案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下列选项中能表明其“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是   

A.给予企业部分自主权           B.提出“加速发展战略”

C.农业上大规模种玉米           D.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