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 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1)材料一中,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依据材料一中的柱状图,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作出的历史贡献。

 

(1)当时苏俄正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 允 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 许自由贸易,放弃了向社会主义的直 接过渡,是暂时“退却”一步。 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片 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为支持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12分) (2)调整:从自由竞争到国家干预。 贡献: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实现了经济复苏;缓和了美 国 的社会矛盾,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时间“1921—192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考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新经济政策在工农业方面的措施回答;“苏联30年代”可知是苏联模式,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回答。 (2)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29~1933年经济危机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政策已经过时,面对经济危机的破坏,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调整,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开始,罗斯福新政的贡献概括为:挽救了美国的经济和民主政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始。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下的纺织工厂及火车

材料二.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厂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材料三.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美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遍布东印度群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从中看出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查看答案

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小块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查看答案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查看答案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