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
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
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
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有政体不好的缘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由此可见
A.民权主义是民主革命的核心 B.民族主义可以促进政治革命
C.民生主义是民主革命的目标 D.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缺一不可
王立群教授认为:“古来帝王……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王位继承制 B.文官体制 C.中央集权制 D.监察体制
“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同样记载战争,有伐、征、侵等区别,同样记载杀人,有杀、弑、歼等不同方式,这被称作‘春秋笔法’”。这表明
A.文字史料带有主观因素 B.史家热衷于战争杀伐的记录
C.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 D.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
《三字经》载:“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周统治得以“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
①分封制 ②内外服制 ③礼乐制度 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