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而“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以上变化表明( )
A.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 B.内阁已成为法定中央行政机构
C.内阁取代六部掌管行政 D.内阁拥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
史学家邓嗣禹说:“历代名臣贤相,十之八九,盖从此孔(科举)穿过,不能谓未得人才也。然以盖世奇才,有不尽出身科场者。”这说明科举制( )
A.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难以全面地选拔人才 D.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 )
A.科举制度不断成熟 B.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C.小农经济相对发达 D.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这反映出宋代( )
A.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 B.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
C.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 D.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通典·职官》载:“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汉成帝此举意在
A. 提升御史地位 B. 提高行政效率 C. 抑制丞相职权 D. 完善监督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