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商贩售卖一批声称是从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书,并指出这批书写于牛肩胛骨的文物,主要内容为土地交易契约。下列何种说法最为可信( )
A.这批文物从安阳出土,又有甲骨文书,应当是真品
B.刻写在牛肩胛骨,而非刻写在龟甲,故极有可能是赝品
C.甲骨文直到清末才出土,无法伪造,这批文物应是真品
D.商代并无土地交易行为,自然不可能有契约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共和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表
材料三 通过纵观历代地方政权层级变化的过程,地方政府层级的结构,其创设和变迁,首先 要服从于政治目的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古人曾用内外轻重之说来进行分析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在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的时候,就被称为“外重内轻”,反之则为“内重外轻”。
——摘编自周振鹤《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上)》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次大革命”分别指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第一次大革命”在地方行政体制上进行了什么改革?并简要说明这次改革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从秦朝到清朝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层级变化的特点。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历代统治者对地方行政区划调整的共同目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理论专家何传启认为,一个国家要完成现代化需要各种要素的创新和有序参与,从而构成如上图所示的现代化驱动模式。这一模式得到学界广泛认可。请以此模式为标准,结合相关史实简论整个清代中国始终未能完成现代化的原因。(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近现代以来中国保护海权的意识日益增强。7月12日习近平在见外宾时强调:中国在南海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地中海孕育了希腊雅典舰队、罗马舰队、威尼斯舰队等强大舰队,成为近代海军的摇篮,导致海权意识的早熟。古代中国虽有漫长的海岸线,陆权主义却极其浓厚,海军和海权意识很难在中国萌发出来。
——摘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清王朝内部发生了著名的“海防塞防之争”。争论的第一阶段,表现为防俄与防日之争,其实质是,沙俄和日本谁是中国最大的敌人。第二阶段则表现为传统与现实之争,其实质是何以救国,是困守封建礼教典章制度,还是学习西方现代文明。防日与防俄之争是表象,传统与现实之争才是实质。海防与塞防争论的结果,清政府选择了海防与塞防并重。
——朱华《简述晚清海防与塞防争执内幕》
材料三“何谓太平洋问题?即世界之海权问题也。4 海权之竞争,由地中海而移于大西洋,今后则由大西洋而移于太平洋矣。……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 耳。”
——孙中山《<战后太平洋问题>序》
材料四 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南海)崎头(包括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滩),水浅而多磁石”记载。明代《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中标有石塘、长沙和石塘(今南沙群岛)。1868年《中国海指南》记载了郑和群礁有“海南渔民,以捕取海参,贝壳为活,各岛都有其足迹,亦有久居礁闲者,海南每岁有小船驶往岛上”。1943年《开罗宣言》宣称“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1939年,日本侵占了南海诸岛,并划属台澎)等,归还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南沙群岛先后被划规广东省和海南省管辖,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并采取实际行动积极维护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中海成为海军和海权意识的摇篮,而古代中国却很难萌发海军和海权意识”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海防与塞防之争”的原因以及争论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孙中山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政府维护南海主权的依据
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从二战前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到二战后的“美元坚挺,主导出口”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B.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变化
C.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加强 D.美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