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

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以上历史现象根源于

A.诸侯争霸的推动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分封制走向崩溃                   D.法家思想的推广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发生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使分封制瓦解,新的地方行政体制建立,故B项正确;B项包含着ACD项。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时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 【名师点睛】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由来: (1)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2)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3)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内容: (1)行政区划: ①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②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 (2)官僚机构: ①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②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③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响: (1)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 (2)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             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查看答案

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           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

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               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

 

查看答案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记载了朝会的功能:“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贡赋多少;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习之。”据此可知,朝会

A.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集中体现          B.在于确认君臣贵贱的等级和秩序

C.旨在君臣平等议事共同作出决策          D.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和君臣关系

 

查看答案

《寿县志》载:“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吴占寿地;贞定王二十二年,复入于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置寿春县。”对“寿地”沿革理解正确的是

A.行政级别由州降县                      B.诸侯争霸影响地方沿革

C.中央集权由强到弱                      D.贵族政治决定沿革结果

 

查看答案

明朝《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载:“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劾查良莠,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 ”这说明“族约”的主要功能是

A.注重血缘纽带,捍卫贵族政治            B.约束家族成员,追求政治平等

C.维护宗族特权,强化专制统治            D.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