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B.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要职
C.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 D.抽调各地精兵去充实禁军
西汉以前中国都城布局坐西朝东,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制度演进 B.主流思想变化
C.商品经济发展 D.气候条件改变
讼师,指古代中国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的人。《唐律·斗讼》规定:“诸为人作辞蝶,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宋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衙门每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由此可见,讼师
A.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民间侠士 B.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司法从业者
C.是政府部门专职司法的官吏 D.是崇尚外儒内法的科举落魄者
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纵观这一现象,可知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 B.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
C.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 D.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
自唐初至武后时期,主要派遣御史监军。玄宗开始,改派宦官监军,一方面派宦官担任出征军队的都监,一方面在各藩镇设置监军使,以监护将帅,控制军队。这一变化反映了
A.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B.军事指挥系统的紊乱
C.地方割据势力的削弱 D.中央权势集团的消长
唐法典《仪制令》规定:“行路,贱避贵,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这表明唐朝时
A.礼让行人是法律的强制要求 B.法律制定凸显三纲五常思想
C.严刑峻法是立法的指导思想 D.社会生活全面体现等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