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中两张毕业证照都是宣统三年(1901年)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中两张毕业证照都是宣统三年1901的,左面的是“山东省登州府黄县中区公立两等小学堂”的,右面的是“吉林法政学堂”的,其中吉林法政学堂毕业证上的信息中,包括了毕业生的身世并上溯到了曾祖一辈,也包括了毕业考试学科:人伦道德、刑法、历史、地理、日文、西洋文等。最终成绩是毕业考试、平时测试以及考勤等各方面的综合结果。

——搞编自许善斌著《百年证照:旧纸片上的中国生活图景》

文凭变迁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生活历史变迁的多种趋势。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参考示例: 趋势:从传统教育到新式教育的转变。(3分) 说明:从毕业文凭上所显示的信息看,学校的教育既包含了传统的教育习俗(如毕业生的身世上溯到了曾祖一辈,体现了传统教育光宗耀祖的习俗;学习内容包括了传统的人伦道德等),又出现了受西方影响的新式学堂,带有近代教育理念(如从学堂类型看,有小学堂、专科学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课程中安排了日文、西洋文等;毕业最终成绩是毕业考试、平时测试以及考勤等各方面的综合结果等)。(6分) 原因:上述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晚清和民国时期教育改革的推动;政治民主化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学东渐,思想解放的结果等。(3分) (学生还可以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中国人思想不断开放,日益适应近代化趋势等方面作答。)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趋势”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材料与中国近代教育有关,反映了从传统教育到新式教育的转变,也可以从社会近代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分析。“说明”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包括了毕业生的身世并上溯到了曾祖一辈”得出学校的教育包含了传统的教育习俗(如毕业生的身世上溯到了曾祖一辈,体现了传统教育光宗耀祖的习俗),“也包括了毕业考试学科:人伦道德、刑法、历史、地理、日文、西洋文等”得出出现了受西方影响的新式学堂,带有近代教育理念。“原因”可以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分析回答。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社会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宪法规定:司法权属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规定设置的下属法院。但司法部门既无军权,又无财权,也无人事权,它既不能支配社会力量与财富,又不能采取任何主动行动,因而可以正确地断言,司法部门既无强制,又无意志,而仅有判断,并且在实施其判断时,亦需借助于行政部门的支持。美国立宪先贤汉弥尔顿因此曾评论说:“司法部门是分立的三权中最弱的一个”。最高法院建立的最初50年内,人们根本就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机构,在开始建立的头几年,甚至根本就没有案件上诉到最高法院。直至1803年,最高法院大法官马歇尔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裁决,正式使“司法审查”原则得到确立和贯彻,1819年又通过麦卡·洛克诉马里兰州案的裁决,确立了州不应干涉联邦政府行使职权的原则,美国最高法院才改变了建立初期那种无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内战后,许多宪法和法律并无明文规定的事情需要由最高法院的裁决来解决,于是最高法院的地位更加突出,司法权力进一步扩张。1937年以后,尤其是二战以后,最高法院在保护美国公民自由权利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更加增强,它在解决种族隔离、民权争议、立法席位的重新分配、总统与国会的冲突和许多社会政治等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美国司法审查制度在保障宪法统一实施,维护法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本身都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如:1905年“洛克纳案”。最高法院宣布纽约州关于把面包房工作工时限制为每天不超过十小时的法律为无效。同时还把一批规定工人工资标准、禁止童工、保护女工的法律宣布为无效。理由是违反了“契约自由”原则。

20世纪30年代,宣布“罗斯福新政”违宪事件。最高法院对罗斯福提出许多“新政”法案,持较为保守的态度,反对“新政”立法。造成行政与司法关系紧张。

二战后,选区划分案。1946年科尔格罗夫诉格林案,最高法院认为划分选区界线的方法问题属于政治问题,不予干涉。1962年的贝克诉卡尔案,最高法院推翻上述判决,宣称选区划分问题,关系到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法院有权审理,进行司法审查。同样的选区划分问题,开始是政治性问题,后又成为司法性问题。

——摘编自王雅俊《论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府是如何维护“分立的三权中最弱的司法部门”的独立性的?美国最高法院作用和影响不断增强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司法审查制度存在哪些局限性?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美国司法制度的发展对我国有何借鉴和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方百里而可以为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陷害)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孟子·梁惠王》

“夫仁政必自经界(即田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什么是宪政?宪政是指以国家根本大法为依据,以界定与控制政府与公民权力为手段,以保证公民人权为目的的政治模式。全球宪政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先有宪政的实践,后形成成文的宪法。但就目前世界各国来看,有的国家是实行了宪政,但没有(成文)宪法,例如英国在1215年国王约翰被迫签署的《自由大宪章》中,就规定了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限制国王征税权力,保障民众的自由权和产权等,1628年之后,英国又制定了《权利请愿书》《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以及《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宪法性文件,形成了英国独特的不成文宪法体系。所以有人说英国是实现了宪政但是没有宪法。而有的国家具有宪法,也实行宪政。例如法国、美国等等。

——摘自李学俊《齐国革命与中国的宪政》

材料三1945年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历史兴亡的周期律问题即:历史上许多王朝,农民领袖,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努力。团结奋斗时,节节胜利,兴旺发达。而一旦胜利,争权夺利,昏庸无道,急转直下,土崩瓦解。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律。并向毛泽东提出希望现在中共能够找到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听了以后,非常明确的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摘自《黄炎培和他的“历史周期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怎样实行“仁政”?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宪政有何突出特点?与儒家仁政思想相比有何共同点和本质区别?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现代宪政政治,解决历史兴亡的周期律问题的。

 

查看答案

201512月《人民日报》著文指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扑面而来,这次,规则之争成为焦点,区域互动或许才刚上路。规则之争成为焦点主要体现出

A. 全球化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国际经济发展

B.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C.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

D. 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

 

查看答案

下面是由冯精志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关于政治、军事、外交和国际关系的专著的目录(节选),它涉及的核心问题是(    )

第一节雅尔塔:从一张便条到一篇演说

第二章阵营:从马歇尔计划到莫洛托夫计划

第三章德国:从“空中桥梁”到中欧对峙

第四章中国:从重庆谈判到“一边倒”

第五章从笔直的“三八线”到弯曲的“三八线”

……

A.战后西欧经济一体化趋势

B.德国在美苏关系中的角色变化

C.中国、朝鲜的荣辱与共

D.两极“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查看答案

清代画家石涛有诗:“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与诗中所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西方画派是(    )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印象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