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
材料二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其中非洲国家26票,占1/3)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的提案。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参加第26届联大中国代表团的领导层时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我们再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材料三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第一次阐述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指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1)材料一中的“求同而存异”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与会各国的“异”“同”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世界史》
材料二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途径。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基础的。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世界史》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2年,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请回答:
(1)结合二战后的史实说明“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及目的。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一趋势?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这些史实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新的力量不断崛起
C.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D.军事集团不断出现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两极格局瓦解后,原有的国际力量失衡,世界的未来多了一种不确定性。下列不是形成这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有( )
A.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B.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C.欧盟的力量日渐增强
D.地区冲突与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 )
A.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B.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
C.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
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