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此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此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为(  )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D 【解析】 试题分析:归还青岛主权,罢免国贼(指五四运动中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与这些信息有关的事件只有五四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一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角之所以能出现这个结果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学生的示威游行        B工人的广泛参与

C.商界的积极响应        D.北洋政府主动配合

 

查看答案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主要是针对(  )

A.帝国主义强租胶州湾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本强行占领山东省

D.日本逼迫清政府割让山东半岛

 

查看答案

一百多年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2)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三  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3)依据所学知识,“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依据材料三概括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的因素。

 

查看答案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不符的是(  )

A.思想的觉醒是革命成功的前提

B.任何局部变革从长远看都不能取得彻底胜利

C.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

D.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