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初,土地荒芜,民生凋弊。汉高祖下令“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穀、絺、纻、罽,操兵...

汉初,土地荒芜,民生凋弊。汉高祖下令“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穀、絺、纻、罽,操兵,乘骑马。”汉文帝及臣僚晃错等人均提倡“孝悌力田”、“贵粟贱商”。这表明(    

A.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B.抑商是当时统治者的现实选择

C.重农抑商思想在中国开始兴起         D.重农抑商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汉初,土地荒芜,民生凋弊”足以证明汉初的抑商政策是由当时国家农业落后、国家贫穷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商业带来的影响,排除A;C项本身不符合史实,重农抑商思想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题干没有提及“经济发展规律”的问题,排除D。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名师点睛】对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与理解。(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商鞅变法首倡,并为历代王朝沿用。(2)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3)认识: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就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实质上表明当时(    

A. 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    B. 诸侯权力不断地增强

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的确认    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

 

查看答案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

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

②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

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④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