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

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1956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

1985年瑞蚨祥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老字号焕发新生机;济南瑞蚨祥绸布店1988年完成销售额480万,实现利税46万元。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经营销售额在1912-1925年、1925-1949年分别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分别指出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瑞蚨祥历经的两次重要发展机遇,分别指出发展机遇出现的原因。

(4)从瑞蚨祥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变化: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 (2)趋势:1912~1925年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1925~1949年呈现出下降趋势。(2分)上升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中华民国建立后采取的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和措施;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政府提倡使用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答对四点即可得8分。)下降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进行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压制;中国长期的战乱。(6分) (3)机遇及原因: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4分) (4)启示:民族独立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政策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抓住机遇是企业发展的关键。(4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问主要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知识点,旨在考查归纳、概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扣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等。 (2)本问考查的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及原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准确归因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趋势及原因”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图示,分“1912~1925年”和“1925~1949年”展开。关于第二小问,结合相关史实,分“上升原因”和“下降原因”分别展开认知和归因,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本问考查的是中国三大改造与改革开放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并灵活运用的能力。要注意明确题干时间段要求,避免笼统地作答。要注意分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分别展开。关于前者,注意把握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可;关于后者,注意把握到改革开放即可。 (4)本问考查学生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问属于开放性题型设问,没有标准答案。紧扣三则材料信息,把握到总体立意。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分析和认知:民族独立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政府政策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抓住机遇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不断走向解体;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概况;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概况及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探索与实践·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概况及影响 【名师点睛】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相关重要认识:(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破产。这主要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破坏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结构。但自然经济发展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解体。但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2)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于困境。但它是近代进步性、革命性的经济成分,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为中国的社会变革(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侯,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 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B.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 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查看答案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类别

成都(﹪)

北京(﹪)

衣食住宿

68

23

书籍教育

23

32

娱乐享受

9

45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查看答案

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查看答案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查看答案

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益于此次讲话精神的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C. 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 在川粤等省创设经济特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